地藏庵巷
作者:王永安

地藏庵這個地名之所以在安慶小有名氣,是因為晚清民初時期,地藏庵在安慶就是一座大的寺院,再之就是城里人每年清明節去往二里半、茅嶺公墓做清明都必須經過玉虹門斜對面的地藏庵門前過,因而地藏庵的知名度也隨之提高。
《安慶舊影》載:“地藏庵在西門外,傍清水塘,庵背山面城,樓觀崇麗,前有池,環植柳,清水塘之蓮,與柳紅綠交輝,庵后漂白塘,瀑白最潔,旁有白沙泉,流入佛龕下……”康熙《懷寧縣志》記載:“地藏庵一帶,乃府之來脈,鑿之異常,迸如血出,有土球,大如栲栳,遂淺浚過脈處。然自是人物凋零,城隨以潰,雖曰人事,豈非天意哉!前令賈壯培補之,后當永為封殖,庶皖上再獲靈長之慶矣。”可見地藏庵的人文歷史豐富多彩是由來已久。
安慶城西地藏庵,為惠依慈祖所創建。與之東門外的迎江寺相比,無論是建寺的歷史還是寺廟的規模都不及迎江寺。迎江寺屬于禪宗,而地藏庵屬于凈土宗,只是修行的路徑不同,但都殊途同歸。因為宗派不同,所敬仰的菩薩也有所不同。在地藏庵門口殿里,彌勒佛的背后是庵主地藏的塑像,他頭戴蓮冠手拿禪杖,邊上有兩伺者。正殿里“西方三圣”:阿彌陀佛居中,兩邊是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三圣都是立像,右手下垂,掌心向外,意為接引眾生。庵中其他塑像與其它寺廟相比,沒有多少差別之處。在安慶,文殊和普賢的信仰遠遠不如觀音的信仰,但由于安慶距九華山較近不過百公里,因此對安慶人來說,地藏庵的庵主地藏菩薩的重要性甚至超過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的特點,即大地胎藏或大地寶藏,他是進入地獄拯救靈魂的大菩薩。佛教認為地獄雖然充滿痛苦,但它只是輪回一個驛站,懲罰也不可能是永恒的。佛教提到十八層地獄,而道教有十殿閻羅。地藏常手持懸掛六只金鈴、鑲嵌寶石的禪杖,據說禪杖的光芒能破開地獄的黑暗之門。
百余年安慶人認為觀音信仰則是中國原有的送子娘娘崇拜加以改造吸納的結果,而多子多福是幾乎所有人中國人的共同意識;地藏的信仰與中國人孝道有關,孝是中國人基本的道德要求,包括祖先崇拜,子女對前輩的義務等,在每年盂蘭會上,這些義務得到有趣的展示,當然舉行這項活動頁可以使自己免受孤魂野鬼的糾纏。
1866年在安慶東門內設立了火藥局,1875年火藥局遷往馬山,也就是地藏庵旁邊,次年因火藥局失慎,殃及殿宇,庵僧復募捐建前殿。
民國時期安慶城西地藏庵有高僧慧明,曾有山東夏蓮居等人拜他為師,跟他學佛的佳話。
夏蓮居居士(1884--1965) ,本名夏繼泉,字溥齋,號渠園。中年以后專修凈業,改名蓮居,又號一翁。山東鄆城人,清朝云南提督夏辛酉之長子。20世紀杰出的佛教學者和凈宗行人,是繼劉遺民、楊無為、王龍舒、袁宏道、周安士、彭際清之后的又一凈宗在家大德。
夏蓮居清末曾任直隸知州、江蘇知府、山東團練副大臣等職。辛亥革命中被公推為山東省各界聯合會會長,宣告山東獨立。民國紀元被聘為山東督都府最高顧問,兼秘書長、參謀長等職。1916年辭職歸里,又被聘為總統府秘書。1918年當選國會議員,任齊魯金石書畫館監督、山東佛教居士林林長。1919年11月任山東鹽運使,時屈映光任山東省長,就任后徹底根除了多年的鹽務弊端,深博民眾稱頌。
1921年,他與學佛好友梅光羲(時任山東高等檢察廳檢察長)、龔伯衡(時任山東財政廳廳長)等居士,同受皈戒于安慶地藏庵慧明老法師?;勖鞣◣熚ń倘四罘?,叩以宗門事,唯無語。夏蓮居《答任城靳艮齋居士》有詩記其事:“傳戒法師老慧明,教吾念佛意難傾,不施棒喝但無語,頗怪此翁太世情。無言即是三頓棒,覿面失機敢怨人?當日云何不知痛,只因習氣遍全身。”《題龔伯衡居士遺像》云:“又八、九年,同熏戒香,凈因雖植,未辦資糧。”夏蓮居雖尚未能深明凈土一法之殊勝超絕,然其留意于凈土法門,深探其奧,當自此始。
1950年在西門外地藏庵同善堂建立安慶光明火柴廠,這是解放后安慶工商人士集資興建的第一座工廠,一兩年之后遷到東門外。此后,在地藏庵附近建立幾座紡織工廠。
地藏庵早已消失了,但在原址旁的地藏庵巷依在,依然傳承這個地名的信息,而在這里發生的夏蓮居與安慶城西地藏庵慧明老法師學佛的故事至今仍在佛界廣為流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