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亭街老茶館
作者:吳牧

明朝嘉靖四年(1525年),大觀亭建成,“大觀遠眺”后來被列為安慶老城十二景之一。劉若宰、王士禎、鄧石如、曾國藩、陳獨秀、胡適、郁達夫等歷史人物都曾登臨攬勝,寫下歌頌元忠宣公余闕和大觀亭的詩文。
明清時期,大觀亭街成為城西最熱鬧的街市。糧油棉商號,鐵木竹等店鋪鱗次櫛比。這條老街又是通往安慶各縣及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市(所謂“八省通津”)的主要古道。2007年,大觀亭街榮獲國家級歷史文化老街的稱號,不能不說與這段歷史有關。
大觀亭街茶館遍布,向東伸展到城西正觀門前西正街。有的茶館兼營茶食、說書場。茶館、酒樓、游藝、書刊,使大觀亭街成為大眾旅游觀光地和公共娛樂場所。
大觀亭周圍茶幌招展,一家家小茶館似星羅棋布。大眾化的茶館有“亭苑”、“濱江”等,是小商小販、工匠、挑水工喝壺粗茶、消除疲勞的去處。茶館內擺著幾張茶桌,圍著一些長條板凳,茶桌中間放著瓷茶壺與茶碗,茶壺有大小之分,以壺計價,茶客自倒自飲,喝痛快為止。有的茶客是一碟瓜子,一碟花生米,就著粗茶,過把茶癮,相互間拉呱街巷見聞,打聽進貨渠道與生意行情,彼此推心置腹,以茶傳情。推車、搬運工們,隨手掏出自帶的竹制菜筒裝的咸菜,及小布袋內干糧、米粑,邊喝邊吃邊聊天。茶館還聘請了“講茶先生”,專為茶客服務,替鬧過矛盾的人化解糾紛。講茶先生以理服人,常使有隙的雙方拱手言歡。講茶先生又稱“筆墨先生”,還為茶客代寫契約、拜師協議等,所收取的費用,茶館也要提成。
這些大眾化茶館每天下午為招徠茶客,還開設說書場,請說書藝人說鼓書,什么《隋唐演義》、《三國演義》、《水滸》等,茶客聽得津津有味。大觀亭街在說書場的基礎上,還開辦一家戲園。
大觀亭周圍上檔次的茶館有大觀亭茶社、得意樓、隆勝樓等,門額以彩繪點綴,鑲嵌龍鳳吉祥或山水人物,大門兩側掛著與茶相關的楹聯牌匾,大觀亭茶社楹聯為“香浮碧乳留真味,影動清流愜素心”,得意樓楹聯是:“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情趣盎然、品位上佳。這些茶館消費不菲,在此類茶館進進出出的茶客一般或是官紳商賈、行業老板,或是文人雅士、教育界名流。茶房頭戴瓜皮帽、身著長衫,肩搭白毛巾,站在茶館門前,笑容滿面的迎接茶客:“歡迎光臨!”并將茶客引入茶廳。
茶廳吊著宮燈,設有包廂與雅座。門窗雕刻花草蟲魚,茶具古色古香。除紫砂壺外,還有畫龍繪鳳的江西景德鎮的青花蓋碗。茶柜上依次排列著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食品柜中陳列著名貴茶食、酥燒餅、春卷、糕花等。
茶房經過專門訓練,會一整套茶藝。他們向茶客遞上毛巾把后,便拎著長嘴銅壺沖茶。人站在一米之處,將沸騰的開水準確地射入茶杯中,號稱“金龍吐水”。他們還能從茶客身后沖水射茶,以及隔桌射茶,條條水龍似彩虹絢麗多姿,這叫“江上彩虹”。茶房能說會道,隨嘴能將名茶的典故與傳說渲染一通。“酒滿敬客,茶滿損客”,故茶杯中只能沖七成水,寓意“七分茶,十分情”,以示對茶客的敬意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