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 鴦 柵
作者:金秀華
從四牌樓和倒扒獅街的交岔口一路西行,大約距離倒扒獅子牌坊一半的路程時,一條不顯眼的小巷子悄然現身在平坦的麻石條路南側。說是巷子,倒不如說是過道更合適,不過四五米的長度。因為小,也因為沒有任何特色,往往行人視而不見的就過去了。而就是這小小過道和倒扒獅街相交的“丁”字口,卻是老安慶人心中鼎鼎大名的鴛鴦柵。
如今提起鴛鴦柵的名號,知道的人不多??梢欠诺桨雮€世紀之前,這個鴛鴦柵卻是名聲在外。因為倒扒獅街是老城安慶最為繁華的街市,外地人來安慶自然要去倒扒獅子街逛逛,而到了倒扒獅又必經鴛鴦柵,鴛鴦柵因而也聲名遠播。所以當年有種說法就是:如果沒到鴛鴦柵,就不叫到了省城。由此可見鴛鴦柵當年的無限風光。
信步閑走倒扒獅街,淡淡赭色的麻條石路面,一路通途;有著斑駁歲月痕跡的古老閣樓,林立兩側,一上一下透著古樸幽深的意境。而一樓臨街的熱鬧店鋪,卻帶來了塵俗火熱的氣息。亦古亦今,矛盾中卻有著奇異的和諧。
順著熙攘的人群,一路行來,隨處都是塵世的喧囂熱鬧。而從鴛鴦柵一轉向南,似乎剎那間將一切繁華拋卻。小小的鴛鴦柵青磚漫道,兩側墻壁是粗糙的黝黑,看不出是什么質地。繼續向南,就是一片幽靜的居民區了。
“之前的鴛鴦柵不是這個樣子的。”63歲的唐國平是這附近的老街坊了。1958年,他在墨子巷小學讀書的時候,每天都要走過這個鴛鴦柵。在他的印象中,倒扒獅子的牌坊就在鴛鴦柵隔壁,后來才移走的。鴛鴦柵也不僅僅是個過道,更像是個小亭子,上下兩層,頂上有著精美的四角翹檐,上層供著一尊觀音神像,下層拐角有個燒廢紙的焚燒爐。地面的麻石條因為歲月悠久已經被踩磨得光滑如鏡。而兩側墻壁還有著對聯和“鴛鴦柵”的名牌。
鴛鴦柵?為何名為“鴛鴦”?這里是否有過浪漫的愛情故事?聽到這個名字,很多人都會有此疑問。
“我們這些老街坊都知道這里叫做鴛鴦柵,但是為什么叫這個名字還真不知道。”72歲的潘緒坤說。
遍尋安慶老地名史料,對于鴛鴦柵之名的由來還真無跡可尋。唯張健初先生對此給出了說法:鴛鴦柵是從民居建筑下穿過的,下分上連,下街上宅,如果不熟悉,還以為是老宅子內的一條通道。結木為柵,鴛鴦柵中的“柵”,本義為“柵欄”。鴛鴦則是象征愛情的飛禽,有密不可分、永遠相連之意。“鴛鴦”是神似,“柵”是形似,鴛鴦柵街名不僅道出了鴛鴦柵的特點,而且還為這條老街罩上了層清純浪漫的色彩。
如此說來,雖名為“鴛鴦”,這鴛鴦柵卻與愛情無關。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這一尋常巷陌,曾經住了誰呢?現在又住了誰呢?無論是誰,只望他“鳥語花香三月春,鴛鴦交頸雙雙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