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 兒 塘
作者:劉惠子

城西有一條鴨兒塘路,這條路的路基,原是一口大池塘,因1970年新建安慶煉油廠,挖山填塘而修建成一條路,而這口被填平的塘,叫鴨兒塘。
鴨兒塘由周邊將軍沖、齁兒嶺等山水匯聚而成,水域面積為7500平方米,狀如戲水之鴨,頭南尾北,形象生動?!稇褜幙h志》稱鴨兒塘“四時澄瑩,方平如鏡”。鴨兒塘畔明末曾建有舫亭,為地方邑紳吳應鐘私建。吳應鐘是位大才子,既精于史,又擅于畫,是阮自華“海門詩社”的成員。“秋水才深五尺強,雨余小艇帶斜陽,呼兒促棹前村去,貪共山僧納晚涼。”一首《舫亭晚霽》,讓后人也深深陶醉于鴨兒塘晚景之中。鴨兒塘往東,便是“皖省第一名勝之區”大觀亭,塘亭相映,自然為老城增添了許多媚色。
生活在鴨兒塘路周邊的老居民們告訴記者,關于鴨兒塘一名的由來,在民間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有一位住在大湖岸邊的董老爹,靠放鴨為生,生活過得去,卻經常受到地痞的欺負。一天清早,董老爹把鴨子往城里趕,未進城門就被當地兩個無賴攔住,還說鴨子是他們家的。董老爹上前求情,可兩個大漢硬是把鴨子趕到了西門城外一片荒僻的草地上。一個大漢抓起鴨子準備往自己袋子里塞,不想鴨子一頭栽到地上,草地隨即裂開一個長窟窿,眨眼間變成了一個大湖塘。董老爹從此就在這口塘里放鴨子。后來,人們便把這口塘叫做“鴨兒塘”。
家住城西的老居民江成華奶奶今年76歲了,在她的記憶當中,鴨兒塘四周綠樹成蔭,蒼翠欲滴。塘東岸曾建有鴨兒塘公園,高峰時期1960年游園人數達到5萬人。“過去老城唯一稱得上風景的,只有城西的鴨兒塘。”1974年興建安慶石化時,鴨兒塘及周邊景致一并被征用。只有一條北自熱電路,南到沙漠洲,長約1000米的城區道路因塘而得名。
鴨兒塘的如畫景象保留在許多老安慶人的記憶中。“鴨兒塘,青山環抱,碧波蕩漾。水,有進有出是活水,夏日洪水泛濫,江水灌進塘,春日雨水如注,塘水滿溢后傾入長江。遠處一片湖光山色,三兩漁舟蕩漾,童子岸邊追逐玩耍,婦人水畔洗菜浣紗;近處是茂密叢林,古松之間雜著幾株野竹,遠處,一排排青磚黛瓦依山伴水而建,遠遠近近都是一幅幅自然風光畫。”
記者行走在鴨兒塘舊址附近,這里如今被一座現代化的石化企業所取代,高架、油罐、管道,三兩只煙囪高聳入云,冒著白煙,吐著火龍,給這座城市帶來經濟活力。而昨日“鴨兒塘旁城西路,春水方生草正柔,恰是海棠好時節,便教桃李滿山陬。”的美景只能停留在年歲已高的老人記憶當中,訴說給自己的孩孫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