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強
回到老家安慶。這里的一切是那樣熟悉又那么陌生。熟悉,是因為從懂事開始,安徽安慶的名字,就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我的籍貫是這里,我的父親、母親是從這里走出去的,而那濃濃地、略感有些“嗲”的鄉音,更是從小就縈繞在耳邊。而陌生,是因為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踏上這片故土,一切都那么新鮮。
盡管老屋已經不復存在,老屋旁邊祖父栽種的杜仲樹依然茁壯。我站在長江邊,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不禁遙想,當年父親是否經常在這里散步,是否在這偶遇法國水手并與之交談,受邀登艦參觀。祖父舒鴻貽經營的電燈廠,也應該在這不遠吧。我還到了陳獨秀墓園,瞻仰這位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共產黨的創始人。當年祖父在四川江津避難,和他有過詩書交往。
清明這天,和堂妹夫婦、堂弟一起,冒著紛紛細雨,到位于阮家沖的曾祖父墓地祭奠。那里是宣統三年(1911年)春,由祖父舒鴻貽和二個弟弟,重新安葬曾祖父、曾祖母及其孫兒遠仁的墓地。墓地在半山坡,依山而建,前面有五層拜壇,雖已被山洪沖毀,依稀還能看出拜壇的雛形。整個墓地呈現“座椅”狀,墓穴就在“椅面”上,為雙弧狀結構,封土堆呈半球形夯筑。因發現過盜洞,去年堂弟雇人修復,現用條石壘起。古墓旁,以前還立有望柱石,后被人搬走了。墓地面對石門湖,青山環抱,顯得很氣派,地理風水極佳。墓后壁立有石碑,正中刻有:“皇清誥封資政大夫舒考問農府君、天政大人舒妣汪太夫人墓、孫遠仁附墓”,右側刻:“宣統三年孟春月”,左側落款:“男鴻、鳳、鸞貽率孫遠勛祺蔭誠”;墓碑兩側刻有對聯“大地云山作屏障”“先人隴墓卜云去”,橫額刻有鸞鳳、花草圖案。墓的前面立有一碑,銘文記載:民國十四年(1925年),祖父遵風水先生意思,“重立此碑救弊補偏”。碑正中刻:“清誥封榮祿大夫舒考問農府君大人、清誥封一品夫人舒妣汪太夫人墓、孫遠仁附墓”,左側落款:“男鴻貽、鳳儀率孫遠勛器祺誠達祉曾孫祥徴”。
據說舒氏家族來自江西武寧,后遷徒到皖懷寧地界,為這里的山水吸引,從此氏就在此地扎根,生息繁衍。曾祖父舒問農,以課塾維持生計,育有三子,長鴻儀、次鳳儀、三子鸞儀。長子鴻儀只有十歲時,母親病逝,因生計所困,曾祖父把三子送到娘家汪氏撫養,多年后,三子鸞儀又將其子遠器過繼給長兄鴻儀。曾祖父把全部精力投到兩個兒子身上,嚴格要求,而寒窗苦讀的長子、次子,也很爭氣,都在仕途上有所建樹。長子舒鴻儀在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科,考中二甲九十二名,賜進士出身。
祖父舒鴻儀,字冰茹,進士及第后,按《懷寧縣志》記載,曾任兵部武選司主事,民政部員外郎、、巡警道直隸巡警道、總統府政治顧問,內務部司長,奉天道尹等,后幾項任職應該是在民國時期了。1918年,祖父任安徽省煙酒印花稅局局長。后集資接辦安慶電燈廠,并相繼創辦農工銀行、義豐織布廠和菱湖小學、宜園。1925年出任安慶道尹。
抗日戰爭期間,祖父當年的摯友,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揖唐,邀其出任偽職,祖父以民族大義為重,堅決拒絕邀請,并拋棄在安慶家產,舉家入川避難。在川期間,擔任了全國賑濟委員會任委員。祖父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凜然表現,絕非偶然。清政府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后,他在詩作《宜園詩稿》中表現出了強烈悲憤:“無何大勢傾,日蹙國百里,睢盱列群強,眾狼嘬一豕。”1908年,他在奉天創建電燈廠,打擊了日本對奉天省城滲透之企圖,維護了民族主權的行動。1915年,他對中日實業公司在安慶葉家沖危及軍事要塞的行為,進行了奮力抗爭,終使其陰謀破滅的義舉。
抗戰勝利后,祖父率全家回到安慶蓬萊街居住。1947年80高壽病故,葬城北集賢關。文革期間,當地修建采石場,家屬未得到遷墳通知,墓地遭到強毀,沒留下任何痕跡。
祖父有三位太太,共育有四子六女,包括過繼一子,收養一女。原配胡氏是胡玉美醬園第六代傳人胡遠勛的妹妹。后來祖父又將二房劉氏所生的女兒舒德進,許配給胡玉美醬園第七代傳人胡子穆,這也是“親上加親”吧。胡氏育長子舒燕生(字遠仁,早年夭折),二子舒遠器(嗣子),長女舒智進。繼配劉氏育次女舒德進、三子舒懋伊(字遠誠),三女舒學進,四女舒淑進,五女舒敏進,四子舒亞洛(字遠祉,我的父親)。妾配黃氏收養六女舒善進。長子遠仁的夭折,對祖父打擊非常大。祖父10歲遭母,36歲又遭喪子之痛,“汝母淚已干,終日惟悽愴。吾老目早昏,無明為汝喪。”在膝下無子情況下,已經送給娘家的三弟鸞儀,將自己的兒子遠器,又送長兄為嗣。二祖父舒鳳儀,字賡虞,官授湖南長沙通判,候補直隸知州兼善化縣。舒鳳儀有三子,分別是長子舒紀常(字遠勛),次子舒紀維(字遠祺)三子舒紀倫(字遠達)。
由于祖父開明,家庭內男女平等,幾個姑姑和其他男孩子一樣,從小接受新式教育,接觸社會后都非常能干,婚姻也很美滿。特別是姑姑舒德進,在安慶是有名人物。她是北師大畢業的新女性,1918年回安慶后,擔任省立第一女子師范附屬小學校長、省立女子模范小學校長等職。她思想開放,追求進步,宣傳男女平等,崇尚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重視培養學生愛國情操,不忘國恥。她輕財好義,熱心社會公益活動。解放后,曾任安徽省婦聯副主任、安徽民盟負責人、市人大代表、政協常委等,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舒德進的丈夫胡子穆,早年留學日本,為胡玉美醬園第七代傳人。
我父親舒亞洛這一支,一直未在安慶發展,所以對祖輩情況不是十分了解。通過口口相傳的信息和查閱的一些文獻資料,如安慶圖書館《懷寧縣志》,國家圖書館《清朝進士題名錄》、祖父詩作《宜園詩鎬》等,使我了解了不少情況。這也是我這次故鄉之行的最大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