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面對這張江西農村廚房的老照片,總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那灶臺,那大鍋,那飯籮,那土碗,包括在灶前忙碌的小腳老人,似乎都熟悉的是夢中場景。元末明初,我們祖先還沒有移民之前,在江西那片叫饒州,叫瓦屑壩的土地上,就這樣日復一日地生活著。)
?。ò矐c電視臺天天直播欄目記者汪小覃,在瓦屑壩采訪村民胡昔訓。胡昔訓是瓦屑壩土秀才,對瓦屑壩的歷史、風情、習俗,無所不知。他的口袋里,裝有許多名片,有全國各地來瓦屑壩尋根的江西移民后裔,也有許多研究移民文化的專家學者。)
多年之前,當作家甲乙帶著一臉興奮從瓦屑壩回來時,我的羨慕之意難于言表。
我們貴池唐田張家,老祖宗弟兄
3人,當年就是從瓦屑壩走出來,最后落戶于升金湖南岸的。
1970年知青下放,在望江太慈西至屋,老鄉告訴我,他們的祖先是兄弟倆,后來分家,大的在西至屋,小的在東至屋,而在這之前,也是從江西鄱陽一個叫瓦屑壩的地方過來的。
夫人老家在近郊張家老屋,最近重修家譜,看其源頭,也是從瓦屑壩過來的。同來安慶的,有弟兄
7人,他們這一支的源頭,是貴六公。另一支貴四公,則是宰相張廷玉的先祖。
瓦屑壩,就是這樣一個叫安慶人無法不牽掛,無法不向往的故土。
兩年前,也是這樣的秋天,第一次踏上瓦屑壩的土地。立在胡氏私港古渡口,烈烈湖風撲面而來,面對河對岸一望無際綠草盈盈的瓦屑湖灘涂,那種感受,似是被拉成長長的永遠扯不斷的線。
2009年初秋,再次行走于瓦屑壩,但這次不是我一個過來的,而是一個團隊,或者說是一個團隊的先遣隊。這便是安慶電視臺“瓦屑壩尋根”制作組(天天直播)。
這應該是一個互動的節目,因為你,因為我,因為大多安慶人,尋根問祖,最后都會追到鄱陽湖東南這個叫瓦屑壩的地方。而節目如何制作,枝節如何發展,結局落在何處,最后會產生什么效果,我們大家都無法想像。
瓦屑壩村民說,中國
13億人口,至少有
2億是瓦屑壩的移民,比例在
15%之上。這個數字肯定是夸大了的。但在安慶,特別是宿松、樅陽、桐城、望江、懷寧,潛山等縣,十之六、七,會是瓦屑壩移民的后代。從這個角度,安慶電視臺“瓦屑壩尋根”,是在尋大多安慶人共同的根。
如果你是瓦屑壩移民之后,你們家譜中有關于瓦屑壩移民的記載,或者你們老家有與瓦屑壩相關的傳說、風俗、方言等線索,請盡快與我們聯系,讓我們共同參與,把“瓦屑壩尋根”節目,做到最大可能的完美,最大可能的極致。
(秋冬大水不再的時候,與瓦屑壩隔河相望的瓦屑湖灘涂,青草盈盈,一望無際。瓦屑湖南與鄱陽湖相連。)
(村東龜湖曾經是鄱陽湖的一部分,后來村民筑起大壩,將它和鄱陽湖隔開了,現在的官名叫珠湖水庫。類似性質的,還有村西四望湖。)
?。ㄏ﹃柍料氯サ牡胤?,就是當年我們祖先離開江西老家的古渡口瓦屑壩。)
?。ㄍ咝級卧谏忇l所處方位圖,圖中臉譜處,就是瓦屑壩??牲c擊放大細看。瓦屑壩與鄱陽縣城,中間相隔一條饒河。水大的時候,蓮鄉便是四周一片湖水的孤島。饒河大橋修通后,去蓮湖,去瓦屑壩就不用過渡了。)
?。ó斈晖咝級我泼?,就是由鄱陽湖至湖口,再順江水東下,最后到安慶周邊一帶的?,F安慶至景德鎮高速公路已貫通,可直達鄱陽縣,直達瓦屑壩。全程大概在290公里左右。)
(民國時期的江西鄱陽湖。很有些當年移民的壯觀場景吧?)
(江西鄱陽湖湖口的鞋山,當年移民從此處離開家鄉,是不是隱隱有一種悲涼?)
選自“安慶老城閑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