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革命烈士吳振鵬尋祖追根
作者:江永明(譜名:吳振明)

★ ★ ★ ★ ★ ★ ★ ★ ★ ★
吳振鵬 烈士簡介

吳振鵬(1906—1933),字翔云,筆名季冰、振鵬,在上海參加黨的地下斗爭時化名吳靜生。1906年12月誕生於安徽懷寧(今安徽省安慶市)一個貧苦雇農家庭。幼年因父母先后去世被父好友王先生收養。1917年4月,為了讓聰明的他得到文化知識,無力供學的養父托人將他送到安慶市西門外的皖省孤兒院接受初級教育。1921年4月,加入安慶早期社會主義青年組織。由于他勤奮好學,成績十分優秀,1922年夏天,他以優異成績被安徽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錄取。
1923年,吳振鵬成為青年團安慶地區骨干成員。
1925年暑期,吳振鵬從一師畢業后,被組織保送入上海大學學習,后轉入上海黨的地下工作。1926年轉為中共正式黨員。先后任共青團上海引翔港、曹家渡部委書記,同年10月底調任江西九江團地委書記,先后領導后援北伐工作,組織指揮收回九江英租界。1927年5月,在“團四大”上被選為團中央委員后調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員、青委書記、共青團江西省委書記,主編團省委機關刊物《紅燈》,組織配合南昌起義后援工作,參與領導贛南、贛中秋收暴動并親自指揮了解放萬安戰斗,建立了江西第一個蘇維埃政權。1928年6月赴莫斯科列席“黨六大”、參加“團五大”并再次當選團中央委員兼任團中央宣傳部長、學運部長。同年8月,調任中共江蘇省委委員、共青團江蘇省委書記,親自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上海“九.二”總同盟大罷工。1929年7月,根據少共國際和團中央指示,前往香港指導成立并發動了香港反帝大同盟活動。1930年5月,參與籌備召開并參加了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同年7月,任江蘇總行動委員會(轄江蘇包括上海、浙江、安徽)主席團成員、總行委委員、上海工作委員會委員。8月任中共中央總行動委員會委員兼總行委青年秘書處書記。10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蘇區核心領導機構——中共中央蘇區中央局,他與周恩來、項英、毛澤東、任弼時、朱德、余飛等六人被中央指定為中央局成員組成中央蘇區領導核心。
1932年5月,中央撤往江西蘇區,身染重病的吳振鵬主動受命于危難之際,在白色恐怖、隨時都會被捕犧牲的險惡環境中,以中共中央巡視員的身份,“全權代表”中央負責對江蘇(包括上海)、安徽、浙江、山東等省做好“忠實的領導者”,貫徹中央路線精神,及時傳達并執行中央指令,同時有效地聯絡和恢復被破壞的黨的地下組織,真正履行了中央撤離上海后對中央須負的“絕對的責任”!1933年5月因叛徒出賣在上海被捕,6月犧牲于南京。
★ ★ ★ ★ ★ ★ ★ ★ ★ ★
知道吳振鵬烈士,緣于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2019年清明時節,安慶市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組織向安慶一中贈«紅燈永遠照亮中國――吳振鵬烈士傳»書活動,我看到電視報道的第一反應就是“吳振鵬應該是我四古堂吳氏族人”,隨即組織族人開展«紅燈永遠照亮中國――吳振鵬烈士傳»學習研究活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族人們數月調查研究,終于為英雄吳振鵬找到了家。受黨史地方志研究室領導囑托,特將學習研究活動以日記形式予以記錄。
我們這支弱小的吳姓宗族,既不是桐城的吳,也不是懷寧“甘露庵”的吳(指祠堂),祖輩原在江西鄱陽湖附近居住,于弘治四年(1491年)我祖秉華公(遷懷一世祖)逃兵荒來到懷寧大龍山(今屬安慶市宜秀區)棗園定居,定派行為:“秉、云、希、仕、啟,世、代、永、興、隆,名、自、宗、功、振,聲、從、祖、德、鴻……”(“我族舊譜未立字派,故其名各隨所尚,今從遷懷一世立定字派,后人依次命名,庶昭穆先后之序,井然不紊”——《吳氏支譜》);另據《懷寧縣志》記載,吳振鵬是懷寧在城鄉(今屬安慶市)人。據此初步推斷英烈吳振鵬很有可能是我四古堂吳氏支族人,和我是同一字派(“振”字派,遷懷第十五世,我的譜名叫振明),較我年長55歲,繼而推測應為我族長房大龍山人(大房頭振字輩應在1887年至1933年出生,二房、三房振字輩均在1931年之后出生)。故而調查重點以我族大房頭居住地大龍山為主。
遷懷一世祖秉華公育有四子(云高、云烘、云會、云升),長房云高公留住大龍山棗園;二房遷至前江洲;四房遷回江西鄱陽湖另立支譜;我三房云會公“見流賊肆虐棗園,糾眾殺賊兵無數,斷恐賊眾報復,因徙居黃獲畈,易姓為江,數十年來人咸目為汪山江氏,此尤紀載之”(萬歷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族譜«源流敘»希文公所述)。這就是我四古堂江吳二姓之來源(民間傳說較多,還是以譜記為準)。我三房落戶汪山(原懷寧縣廣圩區老峰鎮山湖村,今屬安慶市),在此建有“吳氏之祠”(當地人稱“江家祠堂”),堂號為“四古堂”。這便是我江吳一家之淵源。
滄海橫流,英雄顯本色。我們研究英烈吳振鵬,就是告慰烈士英靈,緬懷先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紅色基因,頌揚革命精神,在共產主義理想大道上永葆青春,永遠前行。
4月6日(清明節后一天,星期六)安慶
早晨七點多,我在安慶紅旗小區父親住處做早餐,父親在看電視。電視正報道市黨史地方志研究室組織向安慶一中贈送記述革命烈士吳振鵬的書籍的活動。當時我的腦海第一反映“這不就是我們家人嗎?和我還是平輩的呢!”隨即放下手中的活來看電視報道??赐旰罅⒓措娫拰悄粒ㄎ易宕蠓咳耍┱f;“剛才電視報道市史志研究室向安慶一中贈書活動看了嗎?”吳牧說看到了,我說:“烈士吳振鵬應該是我們家(四古堂)人,論輩屬我這一輩,按年齡應該是你們大房頭(大龍山)人。”吳牧說:“對,我還沒想到呢。”我說:“你和史志辦可熟悉,幫我弄一本書,我想看看。”吳牧說:“我腿關節炎走不了,你明天(星期一)去史志辦找徐舒媛主任(就是電視上那個女主任,我的那本書主編就是她),在老市委九樓”。
4月8月(星期一)安慶
早晨向單位請假來到市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找到徐主任,講明意圖,并介紹了我們四古堂姓氏輩份排名,徐說“吳振鵬烈士是孤兒,只知道是安慶懷寧人,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你說得很有可能,我們也推測是安慶周邊的懷寧人”。徐主任讓辦公室的同志拿來一本«紅燈永遠照亮中國――吳振鵬烈士傳»(一百多本只留了兩本,全部贈到一中去了)。我拿到書如獲至寶,回家研讀。
先烈吳振鵬的革命事跡令人震撼,不光是他較早地參加革命,還有他一篇篇公開發表于中央黨刊、團刊上思想閃光、文筆犀利的檄文,還有他黨團崗位交叉、極富傳奇色彩的經歷,更有他為了真理和理想面對敵人各種酷刑的堅貞不屈。
當看到他在獄中最后的那封托孤信“大哥,我是一個連養父母都無法尋到的孤兒,怎能忍心讓即將來世的孩子又要成為孤兒呢?我相信你分得清我內心的痛楚與革命大業之間的比重”時,冥冥之中覺得先烈吳振鵬就是在我面前托付我要找到他的家,我感到責任之重,義不容辭。要讓英烈魂歸故里,永遠不再孤獨,安心安息!
當看到他給未曾見面的孩子一封信“親愛的孩子,感謝你在我即將離去的時候,勇敢的來到這個不平的世間,用你的美麗延續父親執著的靈魂,演繹一段沒有結尾的生命傳奇,并在將來的成長中自覺地用共產主義偉大理想來驗證生命的承諾!”時,我流下了男兒不輕易流的淚水,我崇敬英雄,我承諾一定要讓先烈的后人回家看看他那苦難童年的“家”,在他和戰友們用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和生命換來的美麗的家園,告慰先烈鮮血沒有白流。
4月10日(星期三)懷寧
上午帶著«紅燈永遠照亮中國――吳振鵬烈士傳»書到縣工業園博隆科技公司找吳聲賦總經理研究,吳聲賦系大龍山人,我吳氏“四古堂”之大房,“聲”字輩,較“振”字輩小一輩,稱我為“叔佬”,先后任大龍山鎮、月山鎮、石鏡鄉黨委副書記,后辭職創辦企業。聲賦翻看了幾篇就坐不住了,感到太震撼、太偉大了,商定我們明天去大龍山探訪。
下午來到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原縣志辦主任汪華及陳何來編輯接待了我,我說明來意后他們都很興奮,介紹了一些吳振鵬烈土的情況,并說去年中央電視臺七一晚會第一個節目演的就是吳振鵬烈士,對我們推測的吳振鵬應該是大龍山人,屬四古堂大房表示認同,并要求我將家譜借給她一閱。
找了聲賦和縣志辦的同志,我對為先烈吳振鵬尋根增添了信心。晚上回辦公室查閱吳振鵬資料及照片,打印多份準備明天去大龍山鎮尋訪。
4月11日(星期四)大龍山吳家咀
上午和聲賦驅車來到大龍山吳家嘴祥正建筑安裝公司吳五一處(吳五一,“祖”字輩,較“振”字輩小三輩,稱我為“公公”)。我們說明來意后,即通知隊長吳金水(“聲”字輩,吳家嘴生產隊隊長);吳從君(“從”字輩,稱我為“爹爹”,鄉村醫生),同時還來了其他吳姓幾個人。
大家一致認為從姓名上看應該是我們四古堂大房人;從地理位置一般表述上看(安慶懷寧)應該是安慶周邊廣圩及大龍山一帶(若懷寧其它地方,過去一般習慣講懷寧月山、懷寧高河等);從地形上講,吳振鵬父親給東家犁地中暑一頭栽倒滾落山崖,安慶周邊就大龍山山高地險,符合描述的情況。
但從家譜上很難準確找到有關吳振鵬家情況的記載,因為不知道吳振鵬父親及祖父姓名,只能推測有四個小房頭,“振”字輩接近吳振鵬的時段。
4月13/14日(周六、周日)安慶
周六回紅旗小區陪老父親(“功”字輩,是“振”字輩的上一輩,兩次獲全國煤炭系統勞動模范,原柘山煤礦礦長、安慶地區煤炭局副局長、懷寧縣煤炭局局長退休,91歲,在我們家族中目前算是年尊輩長了),我把情況告訴了父親,并把書讓他也看了。父親很激動,一定不能忘記先烈,即親自打電話約族中老一輩明天來紅旗小區家中研究。父親的舉動令我感動,同時更增添了我的信心??紤]到我們住的樓層比較高(五樓),房子又小,來者很多為高齡老人,干脆到飯店訂個房間好了。
周日上午江功爵(三房“功”字輩,原老峰鎮長山村村干,過去住吳氏支祠旁邊,85歲);江功煦(三房“功”字輩,安慶國企退休技術干部,我們吳家第一個大學生,也70多歲了);吳功發(二房“功”字輩,柘山原生產隊長,1883年老譜還是在他家找到的,也80歲左右了);吳牧(大房“從”字輩,較“振”字輩小兩輩,77歲,愛好史料研究,近期發行的«安慶百年風情»就是他撰稿的,上周六即4月5日還特地送我及父親和功爵、功煦各一本);江振生(三房“振”字輩,現任老峰鎮長山村書記);吳春節(大房“從”字輩,);吳金水及吳從君和吳五一夫婦也來一起研究。加上我們家父子三人,以及二房頭吳永斌(聲字輩)也來了,共計十四人,五輩同桌。一致認為要為先烈尋根,不忘先烈,組建以功富、功爵、功煦為顧問,吳牧為總策劃,永明、振生、金水、聲賦、聲文、從君、五一、春節、永斌為工作人員的尋親工作組,永明具體負責。
4月15日(周一)懷寧
回懷寧,將聲賦家一套4本家譜送汪華幫助查閱,并索要了一本«懷寧縣志»(第900頁記載吳振鵬“懷寧在城鄉(今屬安慶市)人”)。陳何來還陪同我拜訪了縣史志研究室方紅兵主任,方將贈書當天情況作了介紹。
4月16日(周二)安慶
昨天電話與市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徐舒媛聯系說書從一中搞到了兩本,約定今天拿書并商討吳振鵬烈士尋根事宜。
一早就和聲賦驅車從懷寧高河趕往安慶與吳牧一道前往市史志辦,與徐舒媛及史志辦胡國正一起研究,我提出了4點設(夢)想得到史志辦領導贊許:
一、通過組織聯系吳振鵬烈士后人,我們家族將派兩名代表前往四川看望慰問吳振鵬的遺腹女王行(有可能的話請市史志辦和宜秀區黨委各派一人一并前往);
二、為吳振鵬烈士在大龍山塑像紀念瞻仰;
三、建吳振鵬烈士紀念館,先烈吳振鵬的事跡是令人震撼的,不光是他過早地參加革命,還有他一篇篇公開發表于中央黨刊、團刊上思想閃光、文筆犀利的檄文,還有他黨團崗位交叉、極富傳奇色彩的經歷,更有他為了真理面對敵人各種酷刑的堅貞不屈。是永遠值得共產黨人、共青團員學習和受教育的鮮活教材。
四、拍攝一部“紅燈永遠照亮中國――吳振鵬烈士傳”電視劇,讓全國的共產黨人、共青團員學習和接受教育,不忘初心,“自覺地用共產主義偉大理想來驗證生命的承諾”。
目前第一步由徐主任幫助聯系該書著者曹峰峻,我們將通過曹進一步認識先烈吳振鵬,同時去南京雨花臺祭奠吳振鵬。之后拜望先烈之女王行老人,并邀請其后人來祖籍大龍山吳家嘴看看先烈那苦難童年的“家”,如今在他和戰友們用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和生命換來得美麗的家園,告慰先烈鮮血沒有白流。
徐主任說電視劇可能有安排著手了。
吳牧先生提出先在安慶報發表文章紀念先烈,獲得贊許并著手實施。
中午和聲賦趕往大龍山與吳濤(聲字輩,龍山建安公司經理)及金水研究后一步工作。
4月17/18日(星期二、三)懷寧
昨天下午接到徐舒媛主任電話說與作家曹峰峻聯系上了,并把他電話號碼給我讓我對接。我即與曹通話,對方很忙,簡單自我介紹了下便加入微信互聊。為便于曹老師準確掌握我們尋找英烈吳振鵬的過程及意圖。我將前面的日記發了過去。沒想到曹老師看后竟說“很好,感動,我支持,先發給王行老師閱”便直接轉給王行老人了,搞得我怪不好意思的(要知道這樣,我就該認真點),曹老師道還鼓勵說“很好,功夫不負有心人!烈士圓上家鄉夢”。今天一早又發來很多有關英烈吳振鵬的材料,令我感激。
上午吳牧先生來電話說報社的稿子已交給記者項珍(就是那年采訪我老爺親并寫«老勞模“書寫”退休生活»的記者)了,讓我與她聯系。電話聯系后即將前面的日記及早晨曹作家發來的資料一并轉發過去,好讓她掌握更多信息。
下午電話與功煦小佬聯系,我們“四古堂”«吳氏支譜»還有兩套,我準備去拜見英烈吳振鵬的女兒王行老師時帶上一套贈與她,得到支持。
另外我正設想向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及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提議組織編排大型黃梅戲«紅燈永遠照亮中國»(簡稱«紅燈»)向建黨100周年獻禮。«紅巖»有江姐,«紅燈»有吳哥,新中國的建立正是有許許多多的“江姐”“吳哥”用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堅貞不屈的用鮮血換來的,永遠值得我們歌頌和學習。
4月20/21日(星期六、日)安慶,陰雨
聯系印刷社魯老先生,約定周日到任店新村拿«四古堂.吳氏支譜»。周日下午從紅旗小區乘17路車來任店新村魯老先生處,老先生已將譜準備好等著我,我很感動。介紹了尋找英烈吳振鵬的事,他老人(今年八十)很激動,很支持。我要求還有一套家譜請他幫我們保管好(留著待紀念館建起后收藏)。
4月22日(星期一)懷寧,陰雨
上午吳牧先生電話詢問登報之事,我即微信詢問項珍記者,回復是“這見天忙著搞內參,再加上沒版面,稿子還沒寫完,回頭見報了告訴您和吳先生”。
下午金水隊長來電話說從君找來一份排位圖,有1911/1912年故去功字輩(即振字輩的上一輩)先祖,復印了4份正分頭核實尋找。我又電話從君核實此事。大家對進一步尋找英烈吳振鵬祖輩的事非常熱心和積極,令我感動。
4月23日(星期二)懷寧,多云
上午作家曹峰峻老師來信息“這兩天可以來南京,具體時間你定下再約”,我即與聲賦聯系,但聲賦這幾天出差北京、天津和上海,五一節前能趕回來,五一后才能過去。11時許曹來電話,我們聊了很長時間。曹說王行老師一家很高興,準備著迎接我們,黃品沅因趕演電枧劇不能過來。并約定先到南京,我們找個地方座談一下。還談到這本«紅燈永遠照亮中國――吳振鵬傳 »將申報五個一工程,這也正合我設想的向市委宣傳部提議編排黃梅戲«紅燈永遠照亮中國――吳振鵬 »向黨的100華誕獻禮并申報五個一工程,曹說如排演出黃梅戲,他將幫助拍成電影。我們聊得很融洽。
吳牧老先生來電話說報社可能是尋根依據不足不便登報,若得不到政府支持的話,那就勞而無功了。
吳從君發來信息“根據這本書有關吳振鵬老屋和父母墳墓的介紹,在大房的老家棗園找到了相似地點,當地也有這個傳說,與吳振鵬父母死亡的時間相近”。 “不過他父母墳墓后來軍隊修八一橋被遷移,這個要費神去找,不知可找得到”。
4月24日(星期三)懷寧,多云
傍晚從君發來信息“希望象肥皂泡一樣破滅了,滄海桑田,河流早已改道,墳雖已找到,但不姓吳,此路又斷了”。
晚上電話與從君及金水隊長聯系,他們下午去棗園調查了,過去那無人住的房子是姓陳的人家奶奶手上做的三間茅房,旁邊那墳是姓楊的。
排(牌)位有兩位功字輩分別于民國元年五月和八月故去,再無法考證了。
總之,英烈吳振鵬是我四古堂大房無疑,是那一家目前很難找到。第一,振鵬沒有留下父母及祖父母名字;第二,我們«吳氏支譜»還是光緒七年(1881年)修編后直到2013年才續修,中間相隔132年,有很多人物資料不全;第三,振鵬父母去世100多年了,知道他們的老人也都不在了。但也不能排除奇跡出現的可能。
4月26日(星期五)大龍山吳家嘴,多云
下午趕往大龍山吳家嘴,與五一、金水、從君及吳濤商議去南京事宜,確定我和聲賦及五一(政府或族人再去1人)開車去南京與作家曹峰峻進一步研究吳振鵬烈士,并去雨花臺悼念瞻仰。另很多族人也很想去雨花臺瞻仰,我提議待六月份統一安排去。
晚上微信電話征求曹老師哪天去南京方便,并提出需購書100本。初步定4號。
4月27/28日(星期六/日)安慶紅旗小區,陰雨
傍晚接曹老師電話,去南京時間調整到3號,邀請了雨花臺陵園局趙局長(副廳級)接待,上午瞻仰,下午坐談,晚上在南京建鄴印象酒店小聚,還請了吳振鵬烈士研究專家——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研究員郭必強、南京市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徐彥處長、江蘇文史和文學藝術評論家王振宇。這讓我感到壓力很大,必須向市里匯報。
28日上午來到市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領導們在開會,等到會議結束,分別向徐主任和胡主任匯報了近期工作進展情況、去南京的安排以及南京對我們到訪的重視情況。兩位主任很感動,認為市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應該派人一起過去,但由于五一小長假要值班走不了,徐還給曹打電話征求可否改日,曹答復無法變更。
最后我還將編排黃梅戲«紅燈永遠照亮中國»設想向徐主任做了匯報,徐認為可行,同意向宣傳部及文化局推薦。
4月29日(星期一)大龍山宜秀區,陰雨
上午去同學王自來(安慶宜秀區人大農業與農村工委主任)辦公室報告吳振鵬烈士之事,王又將教科文衛工委主任汪海叫來一起聽取,汪海主任第一反應就說“好像在烈士陵園看到有吳振鵬,可以去看看”。王自來主任向區委領導報告,但領導市里開會去了。吳五一、吳健之后也來到區人大接我們一起去祥正建筑公司研究。在等鎮村干部時汪海主任再次提議去烈士陵園看看,吳健開車我們4人(王、汪)去烈士陵園(路不多,就在附近),來到陵園(周一為閉館日)說明身份和來意,管理員李冰瀅很熱情,帶我們看了展示墻上吳振鵬的介紹并送我們«安慶英烈傳»一書,書中第69/72頁«紅燈永明亮,忠魂久長存――吳振鵬»事跡簡介。
回到公司后我們又將研究的情況向區、鎮(大龍山鎮程善文鎮長)、村(永安社區朱龍林書記)領導做了匯報。
5月3日(星期六)南京
昨天下午我們一行四人(聲賦、五一、吳?。屲囁男r趕往六朝古都南京,由于處在五一小長假期間旅游人多住宿緊張,曹峰峻老師把我們安排在江寧區研發西路西8號江蘇軟件園尚禾吉山酒店住了一晚。
上午9點曹老師就來酒店陪我們一起去雨花臺瞻仰英烈。來到雨花臺紀念大廳,迎面是高懸的五個大字“信仰的力量”。曹老師首先帶我們找到了刻有“吳振鵬”三個字的漢白玉墻,我們在“吳振鵬”三個字前合影留念。接下來去吳振鵬展區,沿途看到許許多多和吳振鵬烈士一樣為了信仰獻出年輕生命的英烈們(如鄧中夏、惲代英、陣原道、何寶珍、冷少農、趙連軒、丁香、郭綱琳、張應春、鄧演達等等)的事跡。在吳振鵬烈士展區前我們佇立良久并留影紀念,讓我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據曹峰峻老師介紹說:上次來瞻仰時還沒有看到吳振鵬的“中共中央總行動委員會委員兼總行委青年秘書處書記,中共中央蘇區中央局成員”的職位,應該是近期中央認定后才補上的。這就與我們拿到的«紅燈永遠照亮中國――吳振鵬烈士傳»封面介紹一致了,原書封面介紹也沒有,但外加腰封上有。
下午曹老師安排我們在建鄴印象酒店與雨花臺烈士陵園局趙永艷局長和雨花臺紀念館研究員郭必強,以及南京市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除彥處長,還有江蘇文史和文學藝術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王振宇一起研究吳振鵬的家族史。
我介紹了一些基本情況,并將我們四古堂族譜及《懷寧縣志》搬出供領導專家查閱。領導專家們都很興奮,認真查閱族譜派行和縣志的記載地里位置,肯定了吳振鵬就是安慶市區附近四古堂吳氏之族,其出生年齡與大房頭吻合。趙局長很是高興,隨即與王行老師通了電話,告訴她這一喜訊,并讓我和王行老師通了話,聽得出王行老師很激動“沒想到家里還有這些人”,語清耳聰。
曹老師主動提出陪我們去四川看望王行老師,這太讓我們感動了。我們商定待王行老人及家人來祖藉安慶時,邀請南京趙局長及幾位專家一起來安慶與市委及相關人員一起進一步研究吳振鵬,弘揚“信仰的力量”。
晚上,我們連夜驅車回了懷寧。
5月5日(星期日)懷寧
上午聲賦過來約我去縣史志辦向汪華及陳何來通報了南京之行,他們對我們工作進展表示欽佩,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
5月7日(星期二)安慶
昨天下午曹老師與王行老師約定22/23日我們去四川樂山會面,王老師兒子、影視演員黃品沅也趕回來相會。晚上曹老師就幫訂好22日下午3點的機票,到達成都5點50。
上午和聲賦來到市史志辦向胡國正(副主任。徐舒媛主任出差在外)主任匯報了南京之行,并就下一步工作計劃作了報告,得到了支持和指導。
之后我們來到4樓市人大看望劉飛躍副主任(原懷寧縣委書記,我們的老領導),匯報了吳振鵬烈士情況。劉主任很激動,讓我們下次一定給他送一本«紅燈永遠照亮中國――吳振鵬烈士傳»好好研讀,并留我們共進午餐。
晚上電話成都內弟劉文華(四川綿陽地區石化公司總經理),告之我們去樂山行程之事,他表示全力支特,提供服務。
5月8日(星期三)懷寧
上午在家搞衛生,順便打開電視看安慶黃梅戲教育臺(因想將英烈吳振鵬搬上黃梅戲舞臺),正好播放黃梅戲“忠魂曲”歌頌楊開慧烈士??春蠹创蜷_電腦搜尋,未找到播放鍵,但看到該戲是由安徽黃梅戲職業藝術學院演出的,學院書記是蘇榮生(九十年代初在懷寧掛職副縣長),即通過吳毅寧(我的大姨夫)找來電話號碼通了電話,約定下周去學院商談。
上午和聲賦驅車趕往大龍山吳家嘴,實地轉了一圈。吳家嘴就在宜秀區政府后面,正待拆遷開發,2015年5月發譜時我來過一次。聲賦一堂兄正在做田,我們聊了一會,他帶我們看了老堂屋屋場,介紹了一些聽老輩們說的關于吳幺二(吳振鵬的二伯)的傳說,很有傳奇色彩,就住在這里,能飛檐走壁,力大無比,弟兄很多,但還是被害致死。
之后我們又約了從君及金水一起來到棗園(大房頭早期的四世祖至七世祖居住地),路不太好走,車停在一敬老院旁邊,我們徒步上山(藕形山)。這里景色很美,山勢為東西向,坐北朝南,前面修有一小型水庫,山上多為四古堂大房頭祖墳。去年還修了一總碑“懷邑四古堂吳氏家族大房先祖之墓地”。
緊接著我們又趕到吳聲禮家(«吳氏支譜»三修主修人之一),聲禮認定吳振鵬的祖父就是宗高,但其父親需要進一步考證。
下午我們在詳正公司一樓會議室召開了四古堂吳氏家族大房頭尋找吳振鵬烈士家世的會議,參加人員有吳五一、吳濤、吳聲文、吳聲賦、江永明(吳振明)、吳健、吳從君、吳金水、吳從為、吳云云、吳從新、吳靜秋、吳從長、吳聲義等十四人。會上我簡要介紹了吳振鵬有關情況及前期尋找調查其家世情況;聲賦報告了南京之行。會議討論了下一步工作安排。
5月16日(星期四)安慶
上午聲賦找我說下午有時間去安慶,我即電話聯系
市委宣傳部第一副部長劉春望(劉部長2004/2007年在懷寧任紀委書記,是我的領導,我當時在農委任紀檢組長,但2005年縣委抽我離崗招商去了),約定下午辦公室見。
下午我們如約來到安慶市政務中心6樓劉春望常務副部長室,劉部長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我們送上«紅燈永遠照亮中國――吳振鵬烈士傳»,報告了英烈吳振鵬的相關情況,并提出編排黃梅戲的設想,劉部長表示極力促成,但也誠懇的談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第一離建黨100周年時間有點緊(此戲要能趕在建黨100年上,其轟動效應會更好);第二是黃梅戲的特點是善于表現女性人物及柔情故事,對陽剛之氣英雄的表現要弱一點,這兩點也正是我所擔心的。隨即劉部長打電話給宣傳科的同志并準備聯系兩個劇團的團長及編導來研究,但宣傳科同志出差省城,故約定下周一再談。
5月17日(星期五)安慶
昨天下午從安慶剛回到高河,接到蘇榮生(原黃梅戲學院書記,剛退休)電話說已約好李光南(黃梅戲學院副院長,一級編導)“明天中午相聚”。故而今天我們又趕往安慶與李院長會商(聲賦確實很忙,不僅公司一大堆事要處理,另外其夫人及小孫女這幾天身體又不太好,但還是堅持去安慶會商,令人感動)。
李光南院長對此編排大型黃梅戲信心十足,主要問題是經費問題,經費問題又主要是前期投入,后期多半國家有支持及獎項。
約定李院長先拿個方案和計劃書之后我們再來研究。
5月26日(星期日)高河
(四川尋親之行)
自昨日上午11時內弟劉文華把我們送到成都雙流機場到今天中午11時到家,回程整24小時(因南京天氣原因飛機直到今天零晨3點才起飛)。
22日早晨我和聲賦啟程往南京與作家曹峰峻夫婦會合,乘下午三點半航班到成都。接機是楊總(曹老師老鄉),楊總安排了晚宴及當晚的住宿。
23日早晨楊總帶一輛車,劉文華帶一輛車,我們一起趕往樂山市看望拜訪英烈吳振鵬遺腹女王行老師。大約十點多到達樂山市王奶奶家。
王奶奶身體很棒,精神很好,準備了很多水果招待我們,還請了一些老領導和好朋友到家見證她與老家人會面的幸福場景。
我們相互認識(介紹)了一下,我的身份比較尷尬的,與老太太論輩稱叔,論年齡小近三十歲,最后商定就叫我振明吧。聲賦倒好,老太太說“做夢都想有個弟弟,今天弟弟真的來看我了,真好”。
老太太把早已準備好的有關英烈吳振鵬的點滴資料送給我們,看著吳振鵬帶有國民黨監號的照片(也是幸存的唯一一張照片),我們肅然起敬。我把從老家帶來的禮品一一介紹給奶奶:«吳氏支譜——四古堂»一套; «印象懷寧»書一套; «大戲黃梅»光盤一套; 吳牧的«安慶百年風情»書一本;吳一鑫«家史略»書一冊及老家土特產等。老太太說“十分想回老家看看,要捧回老家的一把黃土”,其孩兒不同意她回來(年齡大了,路途遙遠,不方便)。
午宴是黃品沅安排的,足有二十來個人,我們邊吃邊聊邊拍照留念。席間老太太和我耳語“不要跟品沅說,我偷偷地去老家安慶懷寧”,我承諾“我們會安排好的”。
下午,黃品沅把我們安排住了下來。三點多我們(品沅、曹峰峻和我及聲賦)研究了有關吳振鵬生平事跡及老太太回安徽老家的事宜。鑒于老太太執意要回一次老家看看,我們認為趁老太太現在身體還好,宜早不宜遲。我提議,鑒于上次去南京時雨花臺管理局局長趙永艷曾說“王老師若回老家看看,我也陪著一起過去看看雨花烈士的家鄉”,何不搞個紀念英烈吳振鵬的座談會或研討會,把研究吳振鵬的幾位專家都請到烈士的家鄉來考察、座談、研究。大家都認為這個辦法不錯,但是這就將私訪活動變成了官方活動,需要官方承辦,市史志辦最為合適。得回去請示報告再說。
來到樂山,大佛是一定要拜的。晚上我們乘船到大佛面前禮拜,此時正下著雨,我就祈求著“風調雨順”。也不知是我祈求太過認真還是大佛太過溺愛于我,第二天把安慶和南京下了個水滿金山寺,我們在成都的飛機遲遲不敢起飛,一直等到第二天凌晨三點才起飛。
這次來四川尋親,我們不僅要感謝作家曹峰峻夫婦,同時還要感謝成都鹽城商會副會長楊友富總經理,他不僅親自來機場接機安排住宿,還設宴把四川成都市委宣傳部文藝處羅國明處長(代表作«黃埔軍校大傳»,當年胡錦濤總書記作為禮品送給國民黨主席連戰)、四川公安廳宣傳處影視中心主任許藝以及成都鹽城商會會長崔如洪(原軍隊師職干部)請來相聚。另外也要感謝內弟、中石化綿陽公司總經理劉文華,他不僅用車送我們去樂山,還陪我們在成都住了一天,安排食宿游覽和宴請,直至將我們送到機場。我們不能忘記他們。
5月27日(星期二)安慶
上午和聲賦來到市黨史和地方志辦公室及市直黨工委報告四川之行和我們的設想,他們對舉辦研討會(座談會)很支持,但提出研討會要論文等,座談會簡單點,時間以建國七十年之前九月份較好,時間寬裕,準備充分些。徐舒媛主任將向市委報告并開展籌備工作(盡可能把活動做大、做好)。
下午,與聲賦到安徽省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李光南副院長處商談黃梅戲編劇事宜。
6月2日(星期日)大龍山鎮吳家嘴(樣正公司會議室)
下午我們在大龍山鎮祥正公司(吳五一公司)召集族人坐談關于研究吳振鵬工作的碰頭會,會上我報告了近兩個月來研究工作的進程,聲賦談了一些研究吳振鵬烈士的意義。同時還研究了其它事項。參加會議的有聲賦、聲文、從君、金水、從包、吳健、吳濤、江生、五一及我們三房頭的漢明、振利和海生。
6月13日(星期四)大龍山鎮吳家嘴
上午與聲賦來到大龍山,聲賦因其它事到政府辦理,便把我送到從君的醫療室。來從君這就是討教他近期對吳振鵬生世的研究進展。據他和金水及從禮的調查研究,現已基本有了一個眉目,但尚需進一步考證。
據從君等推斷,振鵬的祖父應該是宗高(吳氏支譜第三冊第三八頁)。宗高與潘氏譜上有四子,即功順、功彪、功才和功有(有碑記載),但;宗高與胡氏有一子德貴,生于1888年,死于1912年(享年24歲),有牌位。在宗高的五個兒子中,只有功才和德貴有牌位。老大功順生于光緒元年(1875年),卒年失考,葬北林牌,有碑(現已找不到),但1943年的牌位沒有功順(可能有二:一是未卒,二是外遷,若外遷則有碑的可能性就不大);老二功彪(即吳幺二)被活埋致死,屬非正常死亡,故無牌位(該牌位抄于1943年);。功彪、功才和功有于民國十一年(1922年)在學堂山立有合碑,功有亦無牌位,應為非正常死亡,那么就應該是被清政府所斬的那一個。
功才和德貴牌位上己明確記載無后,功彪也未娶親。這樣推測出振鵬的父親應該是功有可能性較大,但也不排除是功順。功有生于光緒七年(1881年),卒失考,因犯清政府法律而被斬(1909年),其子由祖父領著與德貴一起撫養,其祖父宗高與叔父也先后過逝(德貴死亡時間<1912年>正好與書中所寫振鵬父親死亡時間一致,但牌位記載為妣無)
從君又通過走訪找到王金球,確認了王姓活動軌跡,王姓族人流浪落腳地先到高山,與吳家人都租高家田耕種,在這住了幾年后才遷到夏塘隊(現在的落腳點)。這個王姓后代應該就是書上描寫的吳振鵬養父一起到高山的王姓后人
根據資料和曹峰俊所著的書比較得出如下結論,一吳振鵬的父母死后應葬在吳家嘴,二書中所寫的吳振鵬父親與王姓托孤應該是宗高把孫子吳振鵬托付給王姓。王姓在宗高托孤后由原來租高家田改遷到夏塘種德貴的田,住德貴屋,也就是夏家屋。王姓帶孤兒吳振鵬到夏塘住,以后吳振鵬脫離了吳氏宗族的監管,也逐漸失去了聯系。另書中所述振鵬六歲時父親中暑身亡很可能就是德貴叔。
吳振鵬對接四古堂大房基本上成立,但主要是事實怎樣,因年代久遠,知道的人太少,提供的線索零零碎碎,還有許多說不清楚,但大體上循線求證,一脈貫通,總算汗水沒有白流,得出此結果,但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6月14日(星期五)懷寧高河
下午市史志辦徐舒媛主任及方慶寨調研員和辦公室主任來懷寧考察企業(聲賦等兩個企業),我們又將推動吳振鵬座談會研究一番,縣史志辦方紅兵主任及主任科員汪華也參加討論。最后我們給市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帶回«紅燈永遠照亮中國――吳振鵬烈士傳»書20本,供開展工作之用。
6月17日(星期一)安慶/懷寧高河
上午我和聲賦在市史志辦接受方慶寨(研究員,專家)的指導,方對我的日記給予肯定和指導“您寫得很好!我剛看完,就這樣寫下去就行,同時將收集的點滴史料名稱或編號可以附寫在日記后,還有多留些音像資料;要認識到我們所做的工作都是在為黨的歷史做工作,是在做不忘初心的具體工作,我們的這些工作記錄等都有可能放進史料館里去的,不能局限于只為家族而做的思想。”
另外籌備的座談會起點要高,盡可能周全一點,凡吳振鵬工作過的江西、上海和江蘇都要請他們來。要有一定的高度和廣度,要達到較高的影響力和較好的效果。宜秀區委及懷寧縣委要參加,時間服從效果。
對此,我們深表感激和鼓舞。
下午和聲賦又來到縣史志辦方紅兵主任處,送了三本«紅燈永遠照亮中國――吳振鵬烈士傳»書,讓其向書記及分管書記匯報時用。
8月2日(星期五)安慶
一早我和聲賦驅車來到市史志辦(昨晚聲賦在省城合肥與一領導聚餐時,報告了英烈吳振鵬的事跡,該領導甚是感動,即電話與安慶市委副書記陳愛軍及宣傳部長董磊說道安慶有此偉人,讓聲賦第二天將«紅燈永遠照亮中國――吳振鵬烈士傳»書送給市領導),我們向徐主任說明來意后一起趕往市委辦公大樓,分別向陳愛軍副書記及董磊部長簡要報告了革命英烈吳振鵬情況,徐主任將籌辦“紀念吳振鵬座談會”設想做了匯報。最后我們來到市委常委、秘書長宋圣軍辦公室做了報告。
8月12日(星期二)懷寧高河
8號我通過微信聯系了市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徐主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紀念革命英烈吳振鵬座談會”活動方案若定出,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好提前告知黃品沅和王行老師以及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趙宏艷局長、作家曹峰峻老師和另幾位研究吳振鵬專家及江蘇、江西、上海等黨史研究領導,以便他們做好相關準備。另吳(聲賦)總準備近期赴北京聯系,看中央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及團中央到時能否給發來賀電之類祝賀等”。
徐主任出差剛回安慶第二天就安排了方案碰頭會,擬定活動9月19號舉行,時間安排一天,上午座談,下午安排嘉賓考察一中,烈士陵園,獨秀園等處。并將活動初步方案發給我們征詢意見,我即轉發至“吳振鵬烈士家屬群(品沅、聲賦、峰峻、亞萍和我)”討論。
下午和黃品沅聯系研究一番,品沅非常感激,但他正好這段時間在甘肅張掖肅南那邊拍一個片子,這個月17號開機,要拍整整三個月。9月2號又請了假參加南京雨花外國語小學的開學典禮,和吳振鵬中隊的小朋友一起朗誦一首詩歌,并朗誦一封吳振鵬烈士的家書。這次拍的電視劇是男一號(再請假又要到劇組去做協調,這是一個艱巨而繁瑣的工作,難度很大,涉及到好幾百號人的工作日程重新調配),當然還是以市里安排為主(如果劇組實再安排不過來,品沅他就錄一段視頻過來)。
品沅的想法是“國慶之前的活動是一波熱潮,我們需要請到黨政媒體學術等等各界的人物及相關人員,在行程日期的安排上面可能都會有點捉襟見肘。是否可以考慮錯開這個高峰,到時候就會很從容,該請的人也都能夠到場。如果能夠推遲到11月底這個時間段比較好,王媽媽出行也不是太冷也不是太熱。這是她老人家的愿望,回老家看看,和族人團聚,在她有生之年我也會盡力促成這樣的一件事情”。
我將上述情說報告給了徐主任,徐主任答應將活動推遲到11月底。對此我們深表感激。
11日聲賦轉來王行老師回信“聲賦弟:您好!您辛苦了!看了您發來的方案,還有幾點建議:一、中央相關部門的同志一定要請到,否則影響會差遠了??赡苡墒∥h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和團省委出面請,效果會好些。如中央沒人來,兄弟省份的來不來可能會有問題。二、上海相關部門的同志也該請到。上海是振鵬烈士的主要陣地。三、郭必強、蔣曉星都是研究振鵬烈士生平的專家(蔣是原南京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是第一個與我聯系上,開證明給我辦領烈士證,并一直關心«傳記»出版的人)。四、趙永艷同志是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局長兼紀念舘舘長,指導更好些。五、這次座談會建議還有一個內容,就是各地各部門如何配合廣泛宣傳的弘揚振鵬烈士的精神。有你們的努力,這次空前的座談會一定會開得很精彩、很有創意。再補充一點,邀請中央有關部門時,提“光臨指導”比: “邀請參加”更恰當些。“指導”或“指示”都可以。以上建議僅供你們參考”。老太太真是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我感到任務艱巨,壓力山大啊。
9月2日(星期一)南京
黃品沅參加南京雨花外國語小學振鵬中隊開學典禮,特安排下午在南京舉行«紅燈永遠照亮中國――吳振鵬烈士傳»出版答謝晚宴暨“吳振鵬烈士生平事跡及相關文藝創作”座談會。安慶市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徐舒媛主任及宣教科光明科長應邀出席。
我們(聲賦、徐主任、光明和我)1日中午抵達南京,曹峰峻老師給予熱情接待,調動相關單位領導將南京最先進的金陵圖書館、江蘇大劇院及江蘇電視臺向我們開放并作相關介紹和體驗。
上午黃品沅走進“開學第一課”,頌揚英雄精神,“我們,在這里!”?南京市中小學生喜迎“開學第一課”,本次活動由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市文明辦南京市教育局,共青團南京市委,南京市婦聯,南京市關工委,南京報業傳媒集團主辦,雨花臺區委宣傳部,雨花臺區文明辦,雨花臺區教育局,共青團雨花臺區委,雨花臺區婦聯,雨花臺區關工委協辦,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和南京日報社承辦,2019年9月2日上午10點在南京市雨花臺區雨花外國語小學隆重舉行。雨花外國語小學老師王越越與同學們一起,回顧雨花烈士的英雄事跡,黃品沅作為雨花外國語小學的校外輔導員,朗誦了他的外公——雨花烈士吳振鵬慷慨壯烈的的戰斗檄文《悼我們死難的同志趙醒農、陳贊賢、曹炳元、胡遂章、張朝燮》:
“你們先我們而死了!何以追悼你們,安慰你們?
只有用我們的血,我們的力,把你們的擔子擔起來,加緊的向前奮斗。
我們是不哭的,我們的眼淚是不流的。
從今天起,我們一致宣誓:我們要革命!我們要打倒反革命!
我們要領導所有革命的同志、革命的群眾,向反動的營壘中沖去!
我們的血,要和你們的血流在一起!
不把所有的反動派完全消滅,我們是決不吝惜我們的最后一滴血的。
我們要奮斗到底!革命到底!
資產階級恨我們,資產階級因為中國經濟落后的緣故,自身軟弱而無力,以至于恐懼革命,勾結所有的封建的殘余勢力,向革命的勢力進攻,尤其是對于我們無產階級的戰士,他們的刀,他們的槍,正在毫不遲疑的向我們殺來!
他們決不會稍有仁慈的,他們正在痛飲我們戰士的血而狂笑!
我們絕不會恐懼退讓,血鐘已經響,我們只有一致的向著紅光中前進!
用我們的刺刀和槍砲開我們自己的路。
我們絕不會仁慈,對待資產階級是沒有仁慈的,我們對于反動派,對于我們階級的仇敵,只有一個口號:“殺!殺!殺!”
你們死了,但是我們還沒有死。
對著我們的仇敵,我們要一致大叫:“我們在這里。”
放心呵!已死的你們!你們的血是不會白流的!”……
?黃品沅激情悲愴的朗誦,令人動容,也讓我們讀懂了黃品沅之所以在塑造人物時那么忘我投入,那么專注和走心,賦予角色以活力和感染力,是因為他身上紅色基因的傳承。
“這是信仰的力量,這種信仰的力量來自于中國共產黨人對黨、對人民的絕對忠誠、對共產主義的絕對信仰,為了追求真理堅持信仰,為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初心而獻出自己的一切,包括他們最寶貴的生命。”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革命年代英雄烈士為理想奉獻犧牲,和平時期我們也應該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我們今天什么都有了,可能我們缺失的正是當年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所堅持的信仰。在我們這樣的和平年代,更需要發憤圖強的雄心壯志,施展自己為國為民的抱負,傳承英烈的精神,讓我們的國家更強大。
隨后,黃品沅還朗誦了吳振鵬烈士在犧牲前留給未曾謀面的孩子的一封信:
親愛的孩子你好,我在給你寫信,是第一次,也許也是最后一次。
也許這封信你永遠也不會看到,這些種種對你的不公,也是爸爸不愿意看到的。孩子,爸爸是愛你的,但為了天下勞苦大眾和中華民族子孫后代的幸福,爸爸可能無法等你了!我相信你長大了會明白爸爸的割舍內心!
孩子,請你記住,你爸爸是中國共產黨人,是將解放全人類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作為自己的畢生信仰,為之奮斗終身,并甘愿為這份崇高信仰犧牲自己一切!
親愛的孩子,感謝你在我即將離去的時候,勇敢地來到這個不平的世間,用你的美麗延續父親執著的靈魂,演繹一段沒有結尾的生命傳奇,并在將來的成長中自覺地用共產主義偉大理想來驗證生命的承諾!
當你有一天真正長大了,我相信你一定會感知父親從來沒有離開過你,父親就站在你身后時刻在為你鼓勁,為你祝福……
親愛的孩子,愿你健康成長,永遠幸??鞓?!
你未曾見面的爸爸吳振鵬
1933年6月13日凌晨
?活動結束后,黃品沅也表示非常感謝雨花外國語小學的老師們,感謝吳振鵬中隊的孩子們邀請我參加這樣別開生面的開學典禮,受教很深!
?下午的活動結束后,黃品沅來到了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并接受了“身邊都是英雄”雨花臺短視頻的訪問,談到對英雄的解讀。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華夏子孫,我們與生俱來就應該有這種英雄主義情節。在雨花臺陳列館有幸邂逅了王波、易旭丹二位院長率領的南京廣院師生組成的志愿講解隊,弘揚雨花英烈精神,崇尚英雄崇拜英雄……已經深入院校,相信并將在全社會各個層面蔚成風氣!
?作為革命烈士的后代,黃品沅更是將英雄的精神融入到了每次的拍攝當中,塑造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好角色?!端氖湃?bull;祭》中最真實的戰斗英雄李全友;《人間正道是滄?!分醒允愕姆断A?;《戰魂》中熱血勇猛、所向披靡的八路軍獨立團團長曹林??;同時也讓我們一起期待黃品沅從《人民的名義》的易學習到《人民的財產》的李學習繼續著他紀委書記的職能,令貪腐無所遁形無法滋生;在《新世界》里塑造的徐允諾,與孫紅雷、張魯一、尹昉三兄弟于解放前夕的北平,如何表明各自的立場和人生態度,讓世界變得非同凡響;在《光榮年代》里塑造的羅勇,一位維護公正秩序而嘔心瀝血的人民公仆;以及正在拍攝的《一個都不能少》里嚴于律己,賞罰分明的工作狂趙百川。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在這里!”
祝黃品沅為我們塑造出更多更精彩的人民英雄和時代楷模。
下午我們早早來到酒店恭迎各位領導專家,前來參加的領導及專家有郭必強(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研究員,電話13057679041)、蔣曉星(南京市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原主任)、吳先斌(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徐彥(中共南京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處長)、田艷麗(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征研一處處長)、聶紅琴(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征研一處副處長、«世紀風采»雜志主編)、吳劍飛(楊子晚報社副總編)、蔡志紅(中國江蘇網新聞部主任)、邵峰科(江蘇文學院常務副院長、雨花叢書項目負責人)、 孔德信(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中心主任)以及安慶市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徐舒媛主任及光明科長。(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館長趙宏艷及江蘇團省委宣傳部長戴路出差在外請假)。
會上領導及專家們暢談研究吳振鵬革命歷史時期在安慶、上海、江西、江蘇及在蘇聯莫斯科參加中共六大等不同時期的革命活動軌跡,對做好紀念吳振鵬烈士活動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建議。
最后品沅、曹峰峻和徐舒媛主任以及光明科長、聲賦我們就做好十一月底在安慶主辦紀念吳振鵬烈士座談會活動做了進一步研究和部署。
9月15日(星期日)大龍山吳家咀
上午與聲賦來到大龍山,中午在吳濤工地上一起就餐。
下午在五一公司(安徽祥正建筑安裝有限公司)小小聚會,到會人員有江功煦、江永(振)明、吳聲賦、吳金(聲)水、吳(聲)濤、吳從君、吳(從)健、吳五(祖)一、吳祖旺、吳祖盛、吳江(祖)生。這到會十一人竟是五輩人,即“功、振、聲、從、祖”。
會上我首先通報了我們吳家近期兩件大事。第一是聲賦將赴北京參加建國七十周年大典,這在我們老吳家可謂是一大喜事,在我們安慶也只有兩人(另一位是安慶市委常委、岳西縣委書記,代表革命老區、貧困縣參加);
再就是吳牧老先生因腦出血搶救無效于8月22日逝世,享年77歲。吳牧老先生為我們老吳家乃至安慶的歷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出版«安慶百年風情»、«胡玉美»等安慶歷史研究書籍,發表的«民國年間一次特殊的祠堂祭祖»讓我們(四古堂二房、三房與大房)在相隔七十年后得
以相聚。也闡述了我們江吳二姓之來源。
此次聚會主要是匯報自四川回來之后的研究英烈吳振鵬工作開展情況,研究部署籌備十一月底安慶市“緬懷英烈,不忘初心――紀念吳振鵬烈士座談會”家族要做好的相關工作,主要是做好迎接王行奶奶率家人首次回老家拜見親人和故土活動。
10月11日(星期五)懷寧
國慶節這幾天徹底靜下心來將前期調查吳振鵬家世情況進行梳理,又要來從君的研究材料,對照族譜認真核對,基本能搞清吳振鵬的家世情況,便下決心著手整理吳振鵬的家世考證材料。
初稿已形成,送聲賦、從君、金水、聲禮先行審查修改。
10月12日(星期六)懷寧高河
上午與聲賦驅車來到市史志辦和徐主任商談十一月底籌備“緬懷英烈,不忘初心――紀念吳振鵬烈士座談會” 活動的相關事宜。之后,我們又拜訪了大龍山鎮一位98歲老人(解放初期作個村會計),姓楊。老人證實了程介儒活埋了吳幺兒,“那時家法大于國法,是告不通的”。程介儒兒子叫小皇帝,無惡不做,與日本人勾結,之后被槍決了。
中午我們與聲禮、從君、金水一起審議了《吳振鵬家史考》。
10月30日(星期三)懷寧
這兩周,主要是處理北京方面的一些家事。因急于趕回來籌備十一月底紀念吳振鵬座談會,只得草草的結束北京方面的事情。
晚上與聲賦碰面研究下一步工作,聲賦與徐舒緣主任約定周六安慶匯商(因這幾在省里講學)。
查看了一下日歷,廿九日為星期五,三十日星期六,周五開座談會,周六家族聚會,這樣既符合品沅月底召開的要求,也符合徐主任的工作日召開的要求。這兩天日歷上還顯示宜祭祀,而頭天廿八日和后一天十二月一日均諸事不宜,這真是選日子不如撞日子,當然這個我們是不會信的,只是笑話而已。我即微信征得品沅、曹峰峻和聲賦同意,以便周六與市史志辦領導確定。
11月2日(星期六)安慶
上午和聲賦驅車趕到安慶,找了一家叫君宴的酒店約了徐主任、方慶寨研究員及光明科長一起研座談會方案。
徐主任昨晚剛從省城講課回來,顯得很疲憊,但對方案考慮的很周全。座談會確定29日上午召開,與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下午參觀烈士陵園和安慶一中(均有吳振鵬的材料)。我也將我們家族活動準備情況做了匯報。
11月4日(星期一)安慶
上午和聲賦驅車來安慶,主要是拜訪市委宣傳部劉春望常務副部長,交流座談會的有關思想。劉部長對座談會很支持,交流中還設想到以后建紀念館的事。
11月5日(星期二)安慶
下午聲賦約我再赴市史志辦爭取邀請中央史志研究院及團中央來人參加。但徐主任感到很為難,壓力很大,我們也就不好太過強求了。還是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做實。
11月13日(星期三)大龍山
上午和聲賦驅車來到大龍山與吳濤(“聲”字輩,改革開放后第一個領辦建司的人)、五一(吳祖祥,祥正公司總經理)商議月底30號迎接王行奶奶回家活動有關事宜,決定周日在祥正公司召開籌備會,安排有關事宜。
午飯后,我們來到柏林排(吳氏大房遷吳家咀后祖墳山),金水正在帶人清理山上的雜草等。又叫來吳從君(鄉村醫生,家史研究專家)帶我們查看碑文。原來這一塊正是宗高之上先人墓地。
之后我們來到學堂山(宗高及功才、功有、功彪原墓地),距柏林排路不多,但遺憾的是此地去年被人取沙已挖的面目全非,再也找不到宗高及功才、功有、功彪的碑了(原碑2013年修譜時查到的)。
最后,我和聲賦又驅車來到五橫鄉的“鄧稼先故居”先行考察,驅車約半小時,路比較好走。
晚上又應邀與宜秀區政協副主席唐克志晚餐(我的學友),他對研究吳振鵬烈士非常熱心,愿參與我們的研究。
11月17日(星期日)大龍山
上午赴安慶將《吳振鵬烈士家史考》和開展“緬懷英烈,不忘初心――紀念吳振鵬烈士座談會”報告老爺子分享。午飯后與聲斌(二房代表)承1路車前往大龍山參加“迎接王行老師攜家人回鄉”接待具體事宜。
到會人員有聲賦、聲文、江生、吳健、五一、從維、金水、從君及二房聲斌和三房我。
會上我將《吳振鵬烈士家史考》讀了一遍,在次征求族人們的意見。聲賦也將在座談會上的講話稿讀了一遍,以聽取大家意見。會認商討了30號“祭拜先祖,緬懷英烈,不忘初心,傳承紅色基因”家族活動流程事宜,決定:30號大龍山一切活動由江生、吳健、從維和五一負責實施,從維牽頭負總責;大龍山家族之外的活動由聲賦和我負責。
11月23日(星期六)大龍山
20日(星期三)上午我聲賦來到市史志辦交流了紀念會有關準備情況,徐主任告訴我們宜秀區委宣傳部將參與舉辦“情系故土,祭拜先祖。緬懷英烈,不忘初心。喚醒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英烈吳振鵬女兒王行老師回鄉取故土儀式”。為此,我們來到宜秀區與劉曉燕副部長進行了交流,并將我們原先家族的方案告之。之后又與永安村書記實地查看,并提出場地整理方案。
今天上午五一電話說鎮里領導要到場地去看看,我和聲賦又驅車趕往陪同并介紹相關情況?,F在是市、區、鎮、村對紀念吳振鵬烈士活動都很重視。我們非常感動。